次韵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其四

旱天多雨意,悽恻望钩陈。哀吁何时达,愁眉尽日颦。

乾坤三岛浪,岁月两淮尘。莫问和调事,呜呼畎亩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干旱时却频繁下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首句“旱天多雨意”,意思是在干旱的天气里反而下了很多雨,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可能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接下来,“悽恻望钩陈”,意指人们怀着悲凉的心情向上天祈求,希望能化解这种反常天气。这里的“钩陈”是指古代北极星所在的星区,通常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朝廷的统治。

第三句“哀吁何时达”,说人们的叹息何时能够传达到最高层,暗示统治者没能够听到民间的疾苦。第四句“愁眉尽日颦”,表达了人们整天都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因为这种反常天气可能会影响收成和生活。

接下来,“乾坤三岛浪,岁月两淮尘”,描绘了一幅天翻地覆、尘土飞扬的景象,比喻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这里的“三岛浪”和“两淮尘”是指具体的地理区域,但用在这里是象征性的,强调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最后两句“莫问和调事,呜呼畎亩人”,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忧虑。意思是不要去问治理国家的事情了,哀叹那些耕田种地的普通百姓吧。这里的“畎亩人”指的是农民,他们是最底层的人民,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干旱多雨的异常现象,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忧虑,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