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信

接得家书至,开函不忍看。
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
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
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收到家信时的复杂心情,用非常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思乡之苦。

开头两句特别真实——收到家信却不敢拆开,这种矛盾心理很多人都有过。就像现代人看到家里来电却不敢接,生怕听到坏消息一样。接着诗人用"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十个字,像镜头一样扫过全家的艰难:老母亲和妻子辛苦养家,孩子们挨饿受冻。这种白描手法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有冲击力。

中间"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用数字对比很有意思。五千里的距离是具体的,而一万种乡愁却是数不清的,说明思念比实际距离更沉重。最后两句最打动人:漫漫长夜里,这些心事能向谁说呢?只能化作一声叹息。这个画面让读者仿佛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黑暗中摇头叹息。

整首诗没有用任何难懂的典故,就像在唠家常,但正是这种朴实让它格外动人。它写出了所有离家打拼者的共同体验:对家人的愧疚、生活的重压、无人倾诉的孤独。即使过了千百年,这种情感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