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太湖

眼力难穷远即昏,纵晴惟只两三分。
今朝林屋人皆见,不似峰峦只似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望太湖》描绘了作者远眺太湖时的视觉体验和感受变化,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眼睛的生理局限——即使天气晴朗,人眼最多也只能看清远处景物的两三分细节,再远就模糊不清了。这里用"纵晴"(就算晴天)这个假设,暗示平常看太湖总是朦胧的常态。

后两句突然转折:今天在"林屋"(可能是湖边某处观景点)的人们都看清了太湖真容。但有趣的是,看清后的太湖反而不像想象中的山峦起伏,倒更像一片舒展的云。这里暗含哲理:距离产生美,近看反而失去想象空间;同时也展现太湖烟波浩渺的特色——它本就如云般轻盈缥缈。

全诗通过"看不清—突然看清—看清后反觉不像"的三层转折,把太湖若即若离的朦胧美写得生动有趣。就像我们看远处的风景,有时雾里看花反而比清晰可见更有韵味,这种审美体验古今相通,很容易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