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
扁舟凌洪涛,日暮弭双楫。
沙净白如粲,鬼燐乍明灭。
好事吴将军(参将吴宗来迎),邂逅尊酒设。
为言盗贼繁,干戈日骚屑。
当宁推毂勤,阃外谁秉钺。
哀哉此生民,川谷日流血。
远信苦未真(是日得交南信),客子肠百结。
酒酣看吴钩,激烈双耳热。
金柝喧两崖,画角韵呜咽。
酒散复别去,空江浸明月。
沙净白如粲,鬼燐乍明灭。
好事吴将军(参将吴宗来迎),邂逅尊酒设。
为言盗贼繁,干戈日骚屑。
当宁推毂勤,阃外谁秉钺。
哀哉此生民,川谷日流血。
远信苦未真(是日得交南信),客子肠百结。
酒酣看吴钩,激烈双耳热。
金柝喧两崖,画角韵呜咽。
酒散复别去,空江浸明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江边的场景,充满了战争年代的悲凉与豪情。
诗人乘着小船在汹涌的波涛中前行,傍晚时分停船靠岸。他看到江边的白沙洁净如米粒,远处鬼火般的磷光忽明忽暗。这时遇到了好客的吴将军(一位名叫吴宗来的参将),设酒款待。席间谈起盗贼猖獗、战事频繁的现状,朝廷虽然重视边防,但不知谁能真正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百姓在战争中受苦,山川都被鲜血染红。
诗人提到当天收到南方战事的消息,但消息不确切,让他这个游子忧心忡忡。酒至酣处,他拔出宝剑观看,热血沸腾,双耳发烫。这时两岸传来巡夜的梆子声和悲凉的号角声。酒宴结束后众人分别,只剩下空荡荡的江面倒映着明月。
这首诗通过江边偶遇、饮酒谈兵的场景,生动展现了战乱年代军人的豪情与忧思。既有"看吴钩"的壮志,也有"哀民生"的悲悯,最后以空江明月的寂静画面作结,留下无限怅惘。全诗在豪放中见深沉,在悲凉中显壮怀,体现了古代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