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痛,戏用袁简斋拔齿原韵柬石庄
君年未四十,齿牙惊摇动。
我少君十年,情亦同汹汹。
初觉断腭䶙,继焉头颧重。
一齿居中央,齤然欲先众。
朝夕咬菜根,每饭辄心恫。
持梁刺齿肥,又如邹鲁鬨。
似欺我舌耕,束脩当君俸。
故使病聱牙,佶屈被嘲讽。
清晨揽镜看,前龈露凿空。
端阳节底归,何以食菰粽。
有时彻唇酸,如带刺芒痛。
岂其素贪饕,饮食必有讼。
造化之小儿,以我为簸弄。
抑怜我与君,悲感夙所共。
齴伯与龋妻,故自相伯仲。
我想觅良剂,扶彼将倾栋。
未免愁庸医,耳目多蔽壅。
不如向君求,取之如家巷。
问涂于已经,较可见实用。
寄语拾牙慧,知君素豪纵。
亟遣长须来,药囊一时送。
我少君十年,情亦同汹汹。
初觉断腭䶙,继焉头颧重。
一齿居中央,齤然欲先众。
朝夕咬菜根,每饭辄心恫。
持梁刺齿肥,又如邹鲁鬨。
似欺我舌耕,束脩当君俸。
故使病聱牙,佶屈被嘲讽。
清晨揽镜看,前龈露凿空。
端阳节底归,何以食菰粽。
有时彻唇酸,如带刺芒痛。
岂其素贪饕,饮食必有讼。
造化之小儿,以我为簸弄。
抑怜我与君,悲感夙所共。
齴伯与龋妻,故自相伯仲。
我想觅良剂,扶彼将倾栋。
未免愁庸医,耳目多蔽壅。
不如向君求,取之如家巷。
问涂于已经,较可见实用。
寄语拾牙慧,知君素豪纵。
亟遣长须来,药囊一时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描写了作者和朋友都饱受牙痛困扰的尴尬经历,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人间的亲密调侃。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牙痛症状(前16句) 生动描述了牙齿松动的痛苦:朋友不到四十就牙齿摇晃,作者虽然年轻十岁也同样遭罪。用"咬菜根会心痛""吃肉时牙齿打架"这样生活化的比喻,把牙痛写得活灵活现。最妙的是把松动的门牙比作"带头造反的士兵",还抱怨牙齿因为嫌教书收入少故意作怪。
2. 自我调侃(中间10句) 作者照镜子发现牙龈萎缩,担心端午节连粽子都吃不了。用"贪吃被告上法庭""被命运捉弄"这样夸张的比喻自嘲,还把朋友夫妻比作"龇牙先生和蛀牙太太",显示出文人特有的幽默感。
3. 求医问药(接着6句) 想找医生又怕遇到庸医,干脆直接向有经验的朋友求助。这里"取之如家巷"的比喻特别亲切,就像去邻居家借东西一样自然。
4. 结尾求助(最后4句) 直接呼唤朋友:知道你向来豪爽,赶紧派仆人送药来吧!结尾的"拾牙慧"双关语既指收集治牙智慧,又暗含"拾人牙慧"的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普通的牙痛写得妙趣横生 - 大量使用生活化比喻(如牙齿像打架、像造反) - 朋友间毫无顾忌的调侃显得情谊真挚 - 展现了古代文人苦中作乐的豁达心态 - 通篇押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牙痛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如何用诗意化解生活烦恼,以及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