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寒雁
夕氲穷天蔽,寒雁纵声高。问汝今何适,喈喈视其曹。
回翔若语我,远意日忉忉。自向回峰北,严霜折大刀。
深秋将邈遰,江汉有馀陶。所愧中和质,颇因寒暑遭。
衔芦避人缴,司夜命奴号。独爱主宾礼,岂辞南北劳。
君观前后列,去就安可挠。感此俯而思,诸怀悉屏韬。
始知烟雾姿,此诚飞类豪。知几轻万里,秩序本中操。
洲渚千行次,云霄一羽毛。试看鸿渐陆,何似鹤闻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雁南飞的壮阔画面,同时借雁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寒雁的旅程(前八句) 开头用"夕氲蔽天"的阴沉天气衬托雁群高飞的景象。诗人与雁对话,问它们要飞去哪里,雁群用叫声回应同伴,盘旋的姿态仿佛在诉说远行的忧愁。它们坚定地飞向北方,即使知道要面对"严霜折大刀"的严寒(用大刀比喻冰霜的锋利)。
2. 雁的生存智慧(中间八句) 描写大雁的生存策略:秋天及时南迁躲避严寒,在江汉流域找到温暖栖息地;它们保持警觉,白天衔芦苇隐蔽行踪,夜晚安排哨雁警戒;重视群体秩序,像主宾礼制般保持飞行队列。这些细节展现了大雁面对自然考验的坚韧与智慧。
3. 人生启示(最后八句) 诗人由雁及人,感慨大雁虽小却懂得顺应天时、坚守秩序,能为了生存不辞劳苦地南北迁徙。特别是"洲渚千行次,云霄一羽毛"的对比,既写雁阵的壮观,又暗喻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结尾用"鸿渐陆"(大雁着陆)与"鹤闻皋"(鹤鸣九皋)对比,暗示脚踏实地比虚名更重要。
全诗通过细腻的雁群描写,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面对严酷环境,既要像大雁般保持坚韧,又要懂得审时度势;既要重视集体秩序,又要保持个体尊严。诗人将自然观察与生命感悟完美融合,画面壮美,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