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岁春仆与献臣同饯常山公于苑西曾未再朞已

昔岁西郊饯,曾瞻出守麾。
今年东第哭,便叹哲人萎。
辰巳空成识,膏肓不遇医。
诘朝闻衮敛,心拆寝门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对失去一位亲近的人(常山公)的悲痛之情。下面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首诗的分析:

1. 昔岁西郊饯,曾瞻出守麾:
去年春天,作者在西郊为一位要去外地任职(出守)的人(常山公)送行。这里的“瞻”表示远望,可以看做是作者目送友人远去。

2. 今年东第哭,便叹哲人萎:
然而今年,作者得知这位友人(常山公)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悲痛。这里的“哭”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而“哲人萎”则暗示这位友人的才智和品德令人敬仰,他的去世让人惋惜。

3. 辰巳空成识,膏肓不遇医:
作者感叹自己与这位友人相识却未能相助,如同病情严重却无医可治。这里用“辰巳空成识”表达作者对未能早识友人的遗憾,而“膏肓不遇医”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未能及时帮助友人的自责和无奈。

4. 诘朝闻衮敛,心拆寝门悲:
作者早晨听到友人离世的消息,心如刀割,寝食难安。这里的“衮敛”指的是装殓入棺的仪式,“心拆”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

整首诗以悲痛的基调,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一位亲近的人(常山公)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词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和对友人的敬仰,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和无奈。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