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的壮美画面,同时融入神话想象,充满动感和神秘色彩。
前两句写实景:湖边的青山层层叠叠,茂密的松林在风中摇曳,像在跳舞一样。"纷然幽绿"四个字特别生动,既写出了松林浓密的绿色,又表现出松枝在风中纷乱舞动的姿态。
后两句转入想象:诗人希望有人能唤来神话中擅长音乐的仙女昭华,用横笛吹奏出惊天动地的乐曲,连湖底的龙都会被惊醒。这里用"水底龙"的意象,既暗示湖水之深,又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神秘色彩。
全诗妙在将静态的山水写出了动态的美感——青山是"舞"动的,笛声是能"惊"龙的。诗人通过现实景物与神话想象的结合,让普通的湖景变得神奇动人,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