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

杨园之鹘,集于丛棘。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匿。君子有行,回车自北。

岂不尔援,畏彼谗慝。

杨园之鸮,集于棘丛。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容。君子有行,言归于东。

岂不尔留,谗言詾詾。

出宿于郊,饮饯于衢。前有樽酒,傍有骊驹。送车二辆,徐徐于于。

载歌载叠,靡笙靡竽。班荆道侧,过者踟蹰。

送子于河,别子维棘。畏彼谗慝,为鬼为蜮。载色载笑,尔亲尔昵。

谗言或或,听言墨墨。赠言戛戛,送车轧轧。念我携手,于焉永隔。

子归东吴,庶几善息。

东吴何有,有园有庐,有图有书。野有桑麻,泽有沮洳。

水事樯楫,陆事巾车。君子至止,胡以不乐胥。

东吴何有,有陵有阿,有陂有沱。修竹长林,白芷青莎。

紫笋包橘,菱芡芰荷。浆酒鲙炙,其乐孔多。君子至止,胡以不啸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鸟类的比喻和送别场景,讲述了一个贤能之人因小人谗言而被迫离开的故事,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鹘与鸮的警告) 开头用猛禽"鹘"和"鸮"落在荆棘丛的意象,比喻小人得势。诗人质问其他鸟儿(暗指同僚):"你们为什么不躲远点?"接着点明主题:贤人被迫离开("君子有行"),不是不想帮大家,而是害怕谗言害人。重复的句式加重了无奈感。

第二层(送别场景) 中间描写隆重的送行:在郊外设宴,有美酒骏马,两辆马车缓缓前行。人们铺草席坐在路边唱歌,连路人都驻足观望。送到河边分别时,表面强颜欢笑("载色载笑"),内心却知谗言如鬼怪般可怕。乐器不奏欢歌,暗示氛围沉重。

第三层(理想家园的描绘) 最后用"东吴有什么"的排比句,描绘贤人将去的江南水乡:有书斋桑田、舟车便利,有山陵竹林、美味特产。反复说"君子到了这里怎能不快乐",看似在安慰离去者,实则反衬现实官场的黑暗——只有离开是非之地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全诗通过动物喻人、现实送别与理想图景的对比,揭示了三个深刻主题: 1. 谗言的杀伤力:像隐形毒箭般逼走贤能 2. 知识分子的困境:想作为却不得不退避 3. 精神家园的寄托:唯有自然与学问能治愈政治创伤

艺术上,重复的句式(如"东吴何有")、生动的比喻(谗言如鬼蜮)、画面感极强的送别场景,让说理变得情感饱满。诗中"载色载笑"的强颜欢笑与"其乐孔多"的想象形成撕扯感,更能引发读者对职场倾轧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