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七月八日诣城隍庙求晴用东坡卞山龙洞祷晴韵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
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
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
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
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
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
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
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
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
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连雨天担心庄稼受损,去城隍庙求晴的经历。
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水灾:地方低洼积水,百姓房子像井里的青蛙一样被水围困。雨水泛滥,城里积水成河,山上的瀑布像张着大嘴的猛兽。最让人心疼的是田里的稻子,夜雨打坏了刚结的稻花(直接影响收成)。
老百姓向作者诉苦,希望能止住暴雨("金蛇"指闪电)。作者去庙里求神时,大雨还在下,屋檐滴水成冰柱,乌云密布像黑乌鸦。作者谦虚地说自己诚意可能不够,但希望神明能体恤百姓。
最后作者发出祈愿:让沉睡的龙王醒来,用太阳神(羲驭)的鞭子赶走乌云。希望能借来阳光(扶桑是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照亮被雨水浸泡的稻田。等秋天丰收时,一定用隆重的祭品(猪羊)来还愿。现在只能恭敬地等待天气转晴,连衙门都不敢说放假(表现对灾情的重视)。
全诗通过暴雨成灾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心系百姓的真挚情感。最打动人的是"哀哉田中稻"这样接地气的担忧,以及求神时"不敢道放衙"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古代好官的真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