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八》这首诗描绘了芎藭和白芷两种草药从生长地到被人们采摘利用的过程,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两句“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诗人指出芎藭生长在遥远的蜀道,而白芷则来自江南,暗示了这两种草药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分别有着独特的生长背景。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表达了即使这两种草药从它们的原产地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它们仍旧保持了原本的香气和甜味,体现了植物生命力的顽强和适应性。
接下来的几句“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这些草药在生长过程中的情景。它们的翠绿色茎叶充满生机,清露滋润,还未开花结果的时候,人们就可以采摘它们,用于装篮子或装箱出售,为人们提供实用的价值。
然而,“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则感慨了草药随着季节变化,最终会进入衰老期,面对严寒的考验,它们的生命也会衰退。这不仅是对草药生命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两句“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诗人用“斸根取实”表达了人们最终还是会对这些草药进行收获,但面对这些微小的生物,人们仍会感到一丝惭愧,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借助草药的生长和利用,抒发了对自然界生命顽强与脆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生活方式和对自然关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