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泰山山势郁巑岏,绝顶新晴向晚看。
北阙回瞻云霭霭,中原遥望路漫漫。
金坛日映千崖曙,石室风生五月寒。
攀壁凭虚无尽处,峰头倒挂夕阳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顶泰山后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苍茫。

首联"泰山山势郁巑岏,绝顶新晴向晚看"直接点明主题:泰山山势高峻险要,在雨后天晴的傍晚登顶远眺。"郁巑岏"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层峦叠嶂的险峻姿态。

颔联"北阙回瞻云霭霭,中原遥望路漫漫"写登顶后的视野:向北回望,只见云雾缭绕;向中原远眺,道路蜿蜒无尽。这两句通过空间上的对比,突出了泰山的高耸和视野的开阔。

颈联"金坛日映千崖曙,石室风生五月寒"转入细节描写:阳光照耀下,山崖金光闪闪;石室中凉风习习,五月天竟感到寒意。这里用"金坛"形容阳光下的山崖,用"五月寒"反衬山间清凉,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攀壁凭虚无尽处,峰头倒挂夕阳残"是全诗高潮:攀爬险壁时仿佛置身虚空,而山顶的夕阳倒挂天际。这个"倒挂"的意象非常新颖,既写出了山势之高,也暗含了诗人登顶后的超然心境。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傍晚写到日落,通过多角度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又含蓄地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豪迈情怀。诗人善用对比手法(如云雾与晴空、五月与寒意、攀登与虚空),使画面更具张力。特别是最后"倒挂夕阳"的描写,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堪称点睛之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