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诗
放浪游名山,山水悦人意。
穷日不知疲,行行转幽邃。
空籁如风声,奇峰似云气。
濯足就寒流,憩锡投古寺。
长廊遇真僧,妙语发清秘。
道我多隐情,喜我无众伪。
愿言从此始,万事尽捐弃。
相从了馀生,共践真实地。
穷日不知疲,行行转幽邃。
空籁如风声,奇峰似云气。
濯足就寒流,憩锡投古寺。
长廊遇真僧,妙语发清秘。
道我多隐情,喜我无众伪。
愿言从此始,万事尽捐弃。
相从了馀生,共践真实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漫游山水之间的快乐生活,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开头四句写诗人纵情山水、乐在其中的状态——整天在山里游玩也不觉得累,越走越进入幽静深邃的景色中。这里"放浪"不是贬义词,而是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中间六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山中美景:风声像大自然的音乐,奇特的山峰像飘浮的云彩。诗人在冰凉溪水中洗脚,在古老寺庙里休息。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林的清新与宁静。
后六句写遇到高僧的机缘。长廊偶遇的真僧看透诗人本性,欣赏他不虚伪的品格。这让诗人产生顿悟,决心抛弃世俗琐事,余生都跟随高僧修行,追求精神上的真实境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挣脱束缚、回归自然本真的渴望。诗人用行走山水的身体自由,隐喻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最后选择"共践真实地",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选择更真实的生活方式。这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实的追求,正是现代人也能产生共鸣的地方。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