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报恩寺访恩上人

蹑屧登金地,逢师一语同。
此生元似幻,无色不成空。
慧日开灵境,慈云护法宫。
未须谈六代,禅藻在江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报恩寺高僧时的感悟,用浅白的意象传递深刻的禅理。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穿着木屐登上寺庙("金地"代指佛寺),与高僧交谈时发现彼此心灵相通。"一语同"三字巧妙暗示了师徒间的默契,不需要太多语言。

中间四句是禅意核心:
- "此生元似幻"说人生如梦幻泡影,呼应佛教"万法皆空"思想。
- "无色不成空"化用《心经》"色即是空",说有形物质终将归于虚无。
- "慧日""慈云"用太阳和云朵比喻佛法智慧与慈悲,说佛光能照亮心灵,慈悲如云庇护寺院。

最后两句收尾很妙:不必谈论南朝六代兴衰(报恩寺是南朝名寺),因为真正的禅意早已融入江东(江南)的山水诗文("禅藻"指禅意诗文)中。这既赞美了江南的禅文化底蕴,也暗含"佛法在世间"的哲理。

全诗就像用白话讲禅:穿木屐逛寺庙,和师父聊得投缘,突然悟到人生如梦,看山看水都是佛法。没有生僻典故,但把"空""幻"这些抽象概念,用太阳、云彩、江东风光具体化,让人感受到禅不是虚无缥缈的,就在日常生活的体悟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