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辛宪若五首

旌廉优召节,丐佚得临漳。
静退家庭旧,清芬滋味长。
病中知命见,力上赴冠章。
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已故好友辛宪若的哀悼之作。辛宪若生前以廉洁自律著称,死后,诗人被召去吊唁,并参加了他的葬礼。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辛宪若生前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去世后留下的美德和遗言的赞赏。

首句“旌廉优召节”中的“旌廉”指的是表彰清廉,而“优召节”则意味着受到朝廷的召唤。诗人被召去吊唁辛宪若,说明他生前的清廉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第二句“丐佚得临漳”中的“丐佚”意为乞求安逸,“临漳”是指辛宪若的家乡。诗人被召去吊唁,说明辛宪若生前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不追求物质享受。

第三句“静退家庭旧”中的“静退”表示隐居退隐,“家庭旧”则意味着与家人相处融洽。诗人吊唁辛宪若时,感受到了他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重视。

第四句“清芬滋味长”中的“清芬”指的是清新芬芳,“滋味长”则意味着影响深远。诗人认为辛宪若生前的品德和风范将长久地影响着后人。

第五句“病中知命见”中的“病中”指的是辛宪若患病期间,“知命见”则意味着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无常。诗人在吊唁辛宪若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第六句“力上赴冠章”中的“力上”指的是竭尽全力,“赴冠章”则意味着参加科举考试。诗人在吊唁辛宪若时,也想到了自己曾经为了科举考试而努力拼搏的经历。

最后一句“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中的“了了遗言善”表示明白了辛宪若的遗言教诲,“虽亡实不亡”则意味着虽然辛宪若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教诲仍然存在。诗人通过吊唁辛宪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