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八咏·救虎阁

三昧游深慈,结宇依苍崖。
猛虎伏嵬阁,拔箭非忘骸。
穷兽虽覆车,危雀犹投怀。
况我见已志,而彼犹其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慈悲与勇气的场景,核心是"救虎"这一不寻常的行为,传递了超越仇恨的善意。

前四句讲的是修行者("我")在深山寺庙("结宇依苍崖")遇到受伤猛虎的故事。猛虎虽然凶猛("猛虎伏嵬阁"),但中箭受伤,修行者不顾危险为它拔箭疗伤。这里"非忘骸"意思是并非忘记老虎会吃人,却依然选择救助。

后四句升华了主题:就像走投无路的野兽可能掀翻猎人的车("穷兽覆车"),受惊的小鸟也会本能地扑向人寻求庇护("危雀投怀")。诗人说自己明白老虎的凶猛本性("见已志"),但仍把它当作同类("犹其侪")来救助,展现了佛家"众生平等"的慈悲胸怀。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矛盾中的大爱——明知猛虎会伤人,却依然选择救它。就像现代人救助野生动物时,明知它们有野性仍伸出援手。这种超越人类自我中心的慈悲,正是诗歌跨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刘拯

(?—约1107)宣州南陵人,字彦修。第进士。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