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重阳节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归途景象:广阔的田野上,村庄在暮色中像归巢的乌鸦般安静;蜿蜒的小路沿着溪流,如同春天扭动的蛇。这两个比喻既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又暗示了路途的曲折漫长。
第三四句直接道出游子的困境与喜悦:他因不适应外地水土而多病缠身,却在途中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顿时感到离家近了,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对比让读者能切身感受到游子思乡的苦涩和即将到家的雀跃。
五六句转向对家乡环境的描写:青山环绕着房屋,几行绿竹斜倚在门前。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光,青山绿竹的搭配既清新又充满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能闻到泥土和竹叶的清香。
最后两句点明时间背景——年年重阳节都在旅途中度过,而今年终于能在自家篱笆下赏菊了。这个结尾平淡中见深情,通过"年年"与"今岁"的对比,把游子常年漂泊的辛酸和终于归家的欣慰表达得含蓄而动人。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的一幅水墨画,通过归途景物、乡音、家园风光的层层递进,让读者跟着诗人一起走完这段归家路,最终感受到那份平淡却珍贵的团圆之喜。特别是"春蛇""暮鸦"这样接地气的比喻,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亲切感。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