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唫

香雪支离半坠风,柔条无奈不成丛。
阿蛮如许风流骨,打困秋千细雨中(《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五)。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略带伤感的画面,用非常生动的意象传递出柔美又脆弱的情感。

前两句写景: "香雪支离半坠风"——像雪一样洁白的荼蘼花瓣(香雪)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半凋零的状态。"支离"这个词用得特别妙,让人仿佛看到花瓣在风中无力飘散的姿态。 "柔条无奈不成丛"——柔弱的枝条孤零零的,再也聚不成繁茂的花丛。这里用"无奈"二字,把植物拟人化了,好像枝条也在为自己的凋零感到无力。

后两句由景及情: "阿蛮如许风流骨"——突然插入"阿蛮"这个人物(可能是诗人暗指某个体态轻盈的女子),说她有着如此风流婉转的气质。"如许"这个词带着赞叹的口吻。 "打困秋千细雨中"——最精彩的画面出现了:这个女子在蒙蒙细雨中慵懒地荡着秋千,"打困"二字既写她困倦的状态,又暗含秋千晃动的动态感。细雨、秋千、困倦的美人,构成一幅极具诗意的场景。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凋零的花暗示春光将逝,但又不直接说伤感,而是通过"无奈""困"这些字眼淡淡流露 2. 把花和人巧妙对应——柔条如美人,飘落的花瓣像慵懒荡秋千的身影 3.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写景到写人的自然过渡,最后定格在细雨秋千这个充满意境的画面上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香雪飘零"和"细雨秋千"这两个核心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春末的淡淡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