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和邵复孺

折阑难寄远,渺汀蒲,烟思共依依。甚檐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满眼孤村流水,肠断去年时。过了端阳日,重问归期。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九江风雨外,有客淡忘归。正目渺、骞情愁予,又吴潮、吹上竹枝词。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细腻动人。

上片(前八句)从眼前景物勾起回忆:
1. 开篇用"折阑难寄远"起兴,说想折一枝花寄给远方亲人却做不到,就像水边朦胧的蒲草一样,愁思与烟波缠绕在一起。
2. "檐花听断"三句写孤独:在屋檐下听雨打落花,吟完诗篇后,这种寂寞有谁懂?
3. "满眼孤村"两句突然切入回忆:眼前荒凉的村落和流水,让人想起去年同样令人心碎的场景。
4. "过了端阳"两句点明时间:端午节都过了,还在问什么时候能回家,凸显归期无望的惆怅。

下片(后十句)深化羁旅之愁:
1. "同是天涯"三句用湘水女神鼓瑟的典故,说漂泊者和女神都在异乡,但女神还能弹瑟抒怀,自己却连这点慰藉都没有。
2. "九江风雨"两句写实景:在九江的风雨中,有人(可能是作者自己)因为忧愁竟忘了回家。
3. "正目渺"四句画面感极强:正望着远方发愁,忽然听到江潮声里传来《竹枝词》的曲调(这是思乡的民歌),更添愁绪。
4. 结尾三句是名句:想象深夜在西窗下剪亮灯烛,与亲人诉说相思之苦。这个温馨的画面与现实漂泊形成强烈对比。

全词亮点:
1. 时空跳跃自然:现在→回忆→现在→想象未来,像电影蒙太奇。
2. 善用声音意象:雨声、瑟声、潮声、民歌,构成"思乡交响曲"。
3. 结尾"剪灯夜话"的设想,把思念推向高潮又留下余韵。

就像现代人在异乡雨天翻看老家照片,听着旧歌突然想哭,最后只能想着"过年回家一定要和爸妈好好聊聊"——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正是词作打动人心的地方。

钱应庚

字南金,松江人。以明经教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