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高雅的山水画卷,暗喻对受赠者李玉完的赞美。
前两句"万壑渟泓镜水清,仙人玉尺照湖明"用清澈如镜的湖水和仙人玉尺的意象,描绘出纯净明亮的自然美景。这里的"仙人玉尺"既指测量湖水的玉尺,也暗喻受赠者如仙人般高洁的品格。
后两句"挹将汉阙金茎露,散入天阶瑞草生"运用典故,把汉宫金茎承接的仙露比作受赠者的恩泽,说这些恩泽洒向人间,让祥瑞之草得以生长。这是在赞美受赠者作为督学的职责,像仙露滋润草木一样培养人才。
全诗通过山水意象和仙道典故,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巧妙地将受赠者的品格和职责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教化之功的赞美。语言清新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