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忆过往、感慨人生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从官场退隐后的豁达心境。
前四句是回忆:诗人说自己曾经在京城做官("紫虚"代指皇宫),闲暇时在嵩山、缑氏山赏云观月、谈笑风生。当时只想着像猿鹤归隐山林般申请退休("乞骸"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代称),却不在意那些劝诫帝王狩猎的谏书(暗指不再关心朝堂事务)。
后四句写现状:现在游寺庙只图自己开心,像烧掉渡船断绝后路般不再纠结过往("焚舟"典故表示决绝)。最后自嘲说:朝廷里那些大人物("岩廊"指朝廷)的德行气量谁能比呢?但像我这样的退休老人,连王羲之("大令"指王献之,这里借指王羲之)的山阴故居都难以比邻而居了。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从忙碌官场到闲适隐居的转变,透露出看淡名利、安于平凡的智慧。最后两句的幽默自嘲尤其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一位退休老人既超脱又略带调侃的人生态度。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