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蔡孝子祠①
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蔡孝子的普通人如何用孝心感动强盗的故事,传递了"平凡人也能成为圣贤"的道理。
开篇先说大道理:每个人都有善良本性,普通人也能成为圣贤。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很多人只顾妻儿利禄,忘了孝顺父母。用对比手法说:像曾参、闵损这样的古代孝子再也见不到了。
中间讲具体故事: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时,蔡孝子带着母亲逃难到许昌西边。他每天在桑树下摘桑葚,把甜的给母亲吃,酸的留给自己。连凶残的赤眉军强盗都被他的孝心感动,主动给他们母子送清水洗桑葚。
最后升华主题:历代都建祠堂纪念他,石碑刻着他的事迹。用对比强调:再豪华的酒宴,也比不上孝子那碗粗茶淡饭。站在祠堂前感叹:这样的孝行确实值得千古流传。
全诗用平实语言讲感人故事,通过"甜桑葚给母亲"这个细节,把抽象的道德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告诉读者:孝顺不在形式,而在真心;伟大不在地位,而在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