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集得还字

逃虚城市里,踪迹远人间。
结梦迷新路,题诗忆旧山。
星河低坐冷,秋色逐人还。
好及清言夜,君今且闭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文人聚会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避世隐居的情怀。

前两句"逃虚城市里,踪迹远人间"直白地表达了想逃离喧嚣城市、远离尘世纷扰的愿望。诗人用"逃虚"这个动作感很强的词,把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用梦境和景物描写展现内心世界。"结梦迷新路"说做梦都在寻找新的人生方向,"题诗忆旧山"则透露对故乡山林的思念。星河低垂的凉意和追逐着人的秋色,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真实又带着淡淡愁绪,把秋夜的清冷和内心的孤寂完美融合。

最后两句点明聚会主题:在这个适合清谈的秋夜,诗人劝友人暂时放下俗务,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闭关"二字用得巧妙,既指物理上的闭门不出,也暗含精神上的自我沉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通过城市与山林、喧嚣与宁静的对比,把文人雅士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表达得含蓄动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繁华中保持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种超脱的精神追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