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关于帝王与忠臣关系的深刻寓言。
前两句"天子忆忠言,前此枉圣恩"讲的是:皇帝突然想起曾经有位大臣的忠言(可能是批评或劝诫),意识到之前给予这位大臣的恩宠都白费了——因为皇帝当时并没有真正听进去。这里暗含一个反转:表面受宠的大臣,其实并未真正被理解。
后两句"始知龙虎道,即上是东门"用比喻手法揭示真相:大臣这才明白,通往权力中心(龙虎道,指朝廷要职)的真正捷径,其实是远离权力中心的东门(指保持距离、敢于直谏)。诗人用"东门"这个意象暗示:真正的忠臣往往站在权力外围,保持清醒的批判立场。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短短20字就完成了一个"受宠-反思-醒悟"的完整叙事
2. 用"龙虎道"和"东门"的对比,颠覆了传统认知中"靠近权力=成功"的观念
3. 暗示了封建时代忠臣的困境:越是直言敢谏,越可能被边缘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极简的文字,道破了古代官场中"忠言逆耳"的永恒矛盾,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职场、权力关系的思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