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活人总怕鬼害人,却不知道那些被追捧的古董宝贝,其实都是从死人坟里挖出来的。
诗人用对比手法点破人性矛盾: 1. 前两句说活人怕鬼使坏("人生只畏鬼为奸"),把鬼当成祸害,好像人鬼互不相干("人鬼幽明两不关")。 2. 后两句突然转折:你们追捧的古董("古器")哪来的?不都是挖坟掘墓("丘陵冢墓间")从鬼那里抢来的吗?
讽刺的是: - 活人表面怕鬼,实际却去偷鬼的东西 - 所谓的珍贵文物,本质都是陪葬品 - 揭露了收藏癖背后的虚伪和贪婪
全诗像一记耳光,打醒了那些一边迷信怕鬼,一边又疯狂盗墓的伪君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又当又立"——既想占便宜又要立牌坊。这种直戳人性弱点的讽刺,现在读来依然犀利。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