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石梁

万卉流芳,不知春力。
岩畔涧下,蹙红皱碧。
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
君不见五百圣者导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
寒山老,寒山老,
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
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

现代解析

这首《送僧之石梁》是一首充满禅意的送别诗,用自然景象和典故来寄托对修行者的期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中的禅机
开头用"万卉流芳"描绘百花盛开的春天,却说"不知春力"——这是暗示真正的禅意不在表面的绚烂,而在山岩溪水间那些"蹙红皱碧"(皱巴巴的野花)的平凡生命里。就像生活中最深刻的道理,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中。

2. 孤独的修行路
"孤踪远仇敌"不是真的躲避仇人,而是说修行者要远离世俗欲望的纠缠。用"五百圣者"的典故(佛教五百罗汉的故事)比喻修行需要前辈指引,但最终要走自己的路。"寒山老"反复出现,既是致敬唐代寒山禅师,也暗喻修行要耐得住寂寞。

3. 永恒的禅心
结尾"花落花开""白云抱幽石"最妙:花开花落是变幻的尘世,而白云始终环绕幽石,就像修行者的初心永远坚定。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远方,而在保持如如不动的本心。

全诗像一幅水墨画:有绚烂春花,有孤独行者,最终归于白云岩石的永恒宁静。它告诉我们:修行不在深山,而在面对繁华时的淡泊;送别不是伤感,而是对求道者的祝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