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古人生活的诗。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标题告诉我们这是赠给一位名叫介庵上人的一首诗,他搬到了古衡丙舍这个地方居住。诗人用六言绝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他的祝福。
接下来是诗句分析:
1. “插竹编篱作苦”:这句描述了介庵上人新居的环境或者他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正在动手修建或整理他的居所,插竹子做篱笆,这样的劳作可能让他觉得辛苦。“作苦”表达了诗人对他辛苦劳作的同情和理解。
2. “灌园抱瓮忘机”:这句描绘了介庵上人在园子里劳作的样子。“灌园”就是浇灌菜园,“抱瓮”是古代人们抱着水瓮浇水的情景。“忘机”则表达了他全身心投入劳作,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这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3. “畟畟松风吹带,漙漙草露沾衣”:这两句描绘了美好的自然环境。松树的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炎热和疲倦;草地上的露水湿润了衣物。“畟畟”和“漙漙”这两个词语增添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描绘出了大自然生动而细致的画面。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介庵上人宁静而简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们感到羡慕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介庵上人的祝福和对他的钦佩之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