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寄怀子瞻每讽韦苏州何时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甲子秋赋古诗五章寄吴门学博三兄以复此对床眠为韵 其四

一官寄吴会,苜蓿不充肠。
谋身若无策,教士端有方。
皋比座岳岳,讲鼓声琅琅。
大儿发垂肩,双燕新颉颃。
中男复秀慧,趋拜阿叔傍。
幼儿如琢玉,绣褓吹微香。
閒官易乞假,宁不怀其乡。
萧萧竹窗下,方今施两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苏州的生活和家庭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的和睦与温馨。

诗中开篇提到,这位官员暂时在苏州任职,生活条件不算富裕,形容为“苜蓿不充肠”,意味着饮食简单,没有足够的食物。接着,诗人说他虽然在谋生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好主意,但对于教育孩子却有一套方法。

接着,诗中描述了官员在家中进行教学的情景,形容讲台上摆着高高的书本,教室里响起了琅琅读书声,显示出家里重视教育。官员还提到了他的几个孩子:大儿子头发已经垂到肩膀,正在学习飞翔的本领,就像两只小燕子;第二个男孩聪明伶俐,跟随在大儿子的身旁;最小的孩子像一块美玉,穿着绣花的襁褓,非常可爱,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虽然这位官员的官职不大,可以方便地请假回家,但他仍然怀念家乡,感到在外漂泊的日子有些寂寞。他想象着在安静的竹窗外,有两张床并排摆放,一家人可以再次团聚在一起,重温小时候一起睡觉时的温馨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即使在异乡工作,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温暖,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