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 其二

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关于苏轼(苏东坡)珍贵手稿的故事,以及后人如何珍视、修补和传承这份文化瑰宝。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

1. 手稿的珍贵性
开头说苏轼的十四字真迹曾被收藏家张丑日夜守护,但后来原稿(蜡笺纸写的)已经像烟云一样消散了,只剩后人临摹的"粉泽"(指模仿的笔迹)在风雨中留存。这里用"烟云空"和"风雨下"对比,突出真迹的脆弱和珍贵。

2. 真假艺术的对比
苏轼的书法看似潇洒("真放"),其实暗含精妙的功底;而后人模仿的"伪体"只会狂放乱写("奔泻"),缺少真功夫。这就像现在有人学大师写字只学皮毛,却不懂内在功力。

3. 双倍惊喜的发现
诗中提到意外发现苏轼手稿"一宝双绝"(一件宝贝有两重价值),让"四大家"的排名都因此变成了"三亚"(幽默说法,指价值重估)。就像突然发现了一幅画背面还有大师另一幅草图,价值翻倍。

4. 修补手稿的细节
钱谦益(虞山钱宗伯)用蝇头小字补全了残破的角落,就像用细针线修补名贵古衣。诗中用"肥鸦栖"形容补字的笨拙可爱(自谦),又用"隙驹谢"说残破处像阳光里的尘埃一样难以捕捉。

5. 传承的责任
最后直接对收藏者汪均喊话:这宝贝你要守住!就算有钱人来买也要骂回去!就像现在保护国宝不让流失海外一样坚决。诗人还自嘲说自己的字像"芽姜"(歪扭的新芽),不配点评大师作品,但得到好诗句的快乐胜过写诗的辛苦。

核心魅力
这首诗把文物传承写成了悬疑故事——真迹消失、赝品泛滥、意外发现、精心修补、郑重托付。通过"手稿"这个小物件,我们看到人们对文化的敬畏,以及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最后那句"富人若求君可骂",今天读来依然解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