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京口

羁旅空江上,高楼每独登。
潮声沉铁瓮,山势走金陵。
老骥徒悲枥,冥鸿偶避矰。
秋来阻舟楫,归计复谁凭。

现代解析

《客京口》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首联“羁旅空江上,高楼每独登”直接点明主题:诗人独自漂泊在京口(今镇江),常常一个人登上高楼远望。这里的“空江”和“独登”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颔联“潮声沉铁瓮,山势走金陵”是写景名句。诗人听到潮水拍打铁瓮城(镇江古城)的声音,看到群山仿佛向金陵(南京)奔涌而去。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壮阔的江景,更用“沉”和“走”两个动词,让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感,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颈联“老骥徒悲枥,冥鸿偶避矰”用了两个典故:老马困在马槽边悲鸣(喻壮志难酬),高飞的鸿雁偶尔也要躲避弓箭(喻仕途险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像老马一样怀才不遇,又像鸿雁般战战兢兢的处境。

尾联“秋来阻舟楫,归计复谁凭”道出最深的无奈:秋天本是归乡时节,却因种种阻碍无法成行,回家的愿望又能指望谁来实现呢?这个反问句将漂泊者的心酸推到极致。

全诗妙在: 1. 情景交融——江潮山色都染上愁绪 2. 比喻贴切——用老马、鸿雁自比生动形象 3. 情感递进——从孤独登楼到归乡无望,层层深入 4. 动词传神——“沉”“走”“悲”“避”等字精准传达心境

诗人没有直接哭诉,而是通过景物和典故婉转表达,这种含蓄的写法反而让愁绪更显深沉,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