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碧云洞"的幽静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情。
前两句"依舍千重树,连城百啭莺"用生动的画面感开篇:房屋被层层叠叠的树木环绕,城中传来黄莺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这里用"千重"形容树木之多,"百啭"表现鸟鸣之欢快,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
中间四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胜游常近郭"说好风景其实就在城郊不远处,"吾意欲通名"透露诗人想与这美景心灵相通。接着用"竹色穷词赋"说翠竹之美让诗人想用尽所有词汇来赞美,"山灵识性情"则赋予山以灵性,仿佛能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巧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最后两句"凭谁祈岳手,为写辋川屏"用典表达心愿:希望能像古代画家王维(曾画辋川图)那样,把这美景永远留存。这里"祈岳手"暗指高超的画技,"辋川屏"代指优美的山水画卷。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树木、莺啼、竹色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诗人不仅欣赏美景,更渴望与之心灵相通,甚至想用艺术永远留住这份美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