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园古松歌
曩闻安园有古松,枝叶秀出柯亭中。根大百围荫十亩,尽收烟翠钟山浓。
将军夜宴方召客,火齐磊砢堆盘红。妖姬如花出歌舞,仿佛夹水酣笙镛。
老髯冷视在云表,下笑蒲柳差为丛。白鹤厌客亦飞去,绣幕尘积余刀弓。
茂贞奉诚遽易主,孤标苔卧冰雪封。君家大父梦得裔,云英万卷卑难笼。
卜居喜近青溪侧,佐饮亦有紫驼峰。是时江南方全盛,板桥罗绮繁歌钟。
故家遗风久渐变,草树荒落无欢容。秋庐听秋少人到,涛声怒与江流东。
落星尽碎堕花雨,戈甲满眼秦淮空。小仓竹多供饲马,北埭风冷号沙虫。
千年老梅同煨烬,斧斤岂能赦苍龙。前江后段事一例,水中歌哭烟濛濛。
曹司语此尤太息,浮云变灭随春风。旧时园记尚俟考,《北山移文》恼狙公。
不如乘醉濡毫画,横障隅坐且学商山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安园"的园林中一棵古松的兴衰故事,通过古松的视角折射出时代变迁的沧桑感。
开篇先渲染古松的雄伟:树干粗壮、树荫宽广,像把钟山的翠色都收拢在枝叶间。接着用对比手法描写将军夜宴的奢靡场面——珠宝堆盘、美人歌舞,而古松却像位冷眼旁观的老者,静静俯视着人间的浮华。
随后笔锋一转,描写园林易主后的衰败:绣幕积尘、白鹤飞走,连古松也被冰雪覆盖。这里通过"茂贞奉诚遽易主"这个典故,暗示朝代更迭带来的变化。
中间部分插入"君家大父"(指园主祖先)的往事,说他们曾是书香门第,在江南全盛时期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随着时间推移,连板桥罗绮(指繁华景象)都渐渐消失,只剩下荒草枯树。
最后以一系列强烈意象收尾:怒涛东流、落星如雨、戈甲满眼,连千年老梅都化作灰烬。结尾处诗人感叹,与其考证园林历史,不如像商山四皓(秦末隐士)那样醉中作画,超然物外。
全诗最动人的是"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那棵见证过繁华的古松,最终看着一切化为云烟。诗人用古松、老梅这些长寿植物作为见证者,通过它们的眼睛看尽人世浮沉,让读者感受到在时间长河中,再辉煌的盛景终将逝去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