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才明仲当赴礼部试从县令毛某乞诗聊作一
君不见广文博士老郑虔,才名四十寒无毡。
又不见汉阳计吏赵明叔,文章不如一囊钱。
胸中道腴五味足,外虽枯槁中芳鲜。
不妨止有书一束,索米未肯侏儒贤。
平生固用笔耕尔,行发墨颖收丰年。
会当少见会稽绶,勿嗟已卖琅琊田。
又不见汉阳计吏赵明叔,文章不如一囊钱。
胸中道腴五味足,外虽枯槁中芳鲜。
不妨止有书一束,索米未肯侏儒贤。
平生固用笔耕尔,行发墨颖收丰年。
会当少见会稽绶,勿嗟已卖琅琊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两个古人的故事开头,讲的是有才华的人反而过得清贫。
前四句举了两个例子:
1. 郑虔学问好却穷得连御寒的毯子都没有
2. 赵明叔文章写得好,但还不如一袋钱值钱
中间六句在说: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好吃的果实,外表干瘪但内里香甜。哪怕只有一捆书也不丢人,靠真本事吃饭比装模作样强。用笔杆子谋生就像农民种地,终会有丰收的时候。
最后两句是鼓励:
别着急卖田卖地(指为考试破费),迟早能当官穿上官服(会稽绶指官印绶带)。这是在安慰即将考试的刘秀才:你现在清贫不要紧,凭真才实学将来一定能出头。
全诗精髓:
1. 用"水果理论"说人才:真正的人才可能其貌不扬,但内在有价值
2. 把写作比作种地:强调持续耕耘终有收获
3. 用古人故事作对比:说明自古才子多清贫,但金子总会发光
4. 最后给出希望:鼓励寒门学子坚持正道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穷且益坚"的骨气,告诉读书人:清贫不可耻,虚名才可笑,只要坚持真才实学,总会有出路。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