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左叔宝昆仲松竹书院

南窗晃朗宜春夏,松竹与君为大雅。雨杂吾伊声洒洒,劝君读书无苟且。

北窗窈窕宜秋冬,松竹与君为大忠。风杂吾伊声沨沨,戒君读书无雷同。

竹生受虚松受实,根器性天道之质。他人见疏君见密,一薰旧染百俱失。

风雨不移君读书,由松之实悟竹虚。回首书皆糟粕馀,一真超然万物初。

松竹于学机相触,学成终不负松竹。拔地摩天立于独,逃独归群成更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松竹为象征,通过四季变化的窗景,讲述读书修身的道理。全诗分为三层递进:

1. 环境与态度(前八句)
- 南窗明亮适合春夏读书,松竹象征高雅品格。雨声伴着读书声,提醒读书要踏实专注。
- 北窗幽静适合秋冬读书,松竹象征忠诚坚贞。风声伴着读书声,告诫读书要有独立思考。

2. 领悟与成长(中间八句)
- 竹子虚心、松树坚实,暗喻做学问要虚实结合。别人只看到表象,你要深入本质。
- 风雨中坚持读书,从松的实在悟出竹的空灵。最终会发现书本只是工具,真理超越文字。

3. 境界与归宿(最后四句)
- 松竹与学问相通,学有所成才能配得上它们的品格。
- 先要像松竹一样独立不倚("立于独"),再把所学回馈群体("归群"),这才是真正的成熟。

全诗用"松竹"贯穿,把自然景物、读书方法、人格修养巧妙融合。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提出的"先独立后回归"的成长路径——既要保持松竹般的孤傲风骨,又要将所学用于人群,这种既清高又入世的态度,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