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四 拙政堂
骥足宁同曳尾龟,青山终是费心期。陶公归去有馀乐,潘令闲居不足追。
自笑十连非所慕,未应三径苦无资。明朝谩拥朱轮去,猿鹤咨嗟政尔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刘丈闲居生活的赞美,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的向往。
开头两句用比喻手法:千里马(骥足)怎么会愿意和慢吞吞的乌龟一样拖着尾巴爬行呢?但为了实现归隐青山的心愿,还是要费尽心思。这里既夸朋友像千里马一样有才能,又暗示他最终选择隐居的高洁。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表达志向:陶渊明辞官归田过得很快乐,潘岳(潘令)虽然也闲居但境界比不上。作者自嘲说对高官厚禄(十连)并不羡慕,虽然现在还没攒够隐居的钱(三径指代隐居的庭院),但不会为此苦恼。
最后两句是风趣的想象:明天自己还得穿着官服(朱轮)去上班,山里的猿猴鹤鸟看到肯定要笑话我还在官场打转呢。用拟人手法,通过动物的反应来反衬自己对隐居的渴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把官场比作"拖着尾巴的乌龟",把隐居比作"青山猿鹤",在幽默自嘲中展现了古代文人"身在官场心在田园"的矛盾心理,很容易引起现代职场人的共鸣。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