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杭城凤凰山麓,每夜潮声澈耳,因颜曰梦潮

西湖之水清且平,西湖之山瘦且灵。凤凰山麓背其执,日绕滔滔滚滚之潮声。

潮声起自海门东,龛赭憋亹齐争迎。龙吟鼍吼势浩荡,铁马强弩气奔腾。

道我江塘筑茅舍,夜夜鸣潮倾耳听。风声雨声满堂室,鏦鏦铮铮集甲兵。

恍若风樯曲盘快泛宅,不须宫阙楼台住水晶。又若波流直灌一方枕,不须洗耳傲其清。

天籁自存天地间,呼吸万物走雷霆。何必筝琶扰俗调,纤细学作秋虫鸣。

嗟哉祖逖闻鸡且起舞,成连到海自移情。我既不得乘风长破浪,三千里外击鲲鹏。

何能年年悠忽常寂寞,使如深宵寒幄之短檠。祗恐冥顽时睡足,赖有潮声惊梦醒。

呜呼,赖有潮声惊梦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住在杭州凤凰山脚下,每晚听着钱塘江潮声的独特体验,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生感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夜夜鸣潮倾耳听"):
用对比手法描写西湖的平静秀美和钱塘江潮的汹涌澎湃。西湖水清山秀,而凤凰山背面的钱塘江却是"滔滔滚滚"的潮声。潮水从东海涌来,经过龛山、赭山等地方时气势磅礴,像龙吟鼍吼,又像铁马强弩般奔腾。作者特意在江边建了茅屋,就是为了每晚能听这潮声。

第二部分("风声雨声满堂室"到"纤细学作秋虫鸣"):
生动描写潮声带来的震撼体验。潮声像风雨充满房间,又像千军万马的金戈铁马声;让人仿佛乘着快船在浪尖飞驰,不需要住在水晶宫殿;又像枕着波涛入睡,不需要刻意追求清高。作者认为这是天地间最自然的声音,比人工的琴筝之声更震撼人心。

第三部分(最后部分):
由潮声引发人生思考。作者联想到祖逖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和成连到海学琴的典故,感慨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所作为。但又庆幸有潮声惊醒自己,避免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最后反复强调"赖有潮声惊梦醒",突出了潮声对作者的警醒作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丰富比喻把无形的潮声写得具体可感
2. 通过对比突出潮声的震撼力
3. 由自然现象升华到人生思考
4. 语言既有气势又通俗易懂

诗中"赖有潮声惊梦醒"可以看作全诗的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借自然力量警醒自己、激励人生的积极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