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文武双全、生活优渥却内心孤傲的人物形象。
前四句像特写镜头:这个人精神抖擞("爽爽"),相貌堂堂,既能百步穿杨("射穿七札"指箭术高超),又博览群书("五行"代指各类典籍)。短短20字就勾勒出古代理想人才的形象——文武兼备。
后四句笔锋一转,通过"虎头枕""象牙床"这些奢华物件,暗示他地位显赫。但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转折:如果没有"一堵物"(指代钱财或权势这类身外之物),他的态度就会冷若冰霜。这里用"冷如霜"的触感比喻人情冷暖,戳破了表面光鲜下的世态炎凉。
全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用华丽镜头展示主角的完美人设,最后来个犀利特写,揭露名利场中人际关系的本质。诗人用"能射箭会读书"的硬实力与"没钱就变脸"的软态度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在惊叹人物才华的同时,也看透了某些成功人士虚伪的一面。这种"欲抑先扬"的写法,比直接批判更有冲击力。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