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 其一

对酒欲歌咏,冬庐暮不寒。
外闻击壤叟,邀宾共蔬盘。
读歌秋竹曲,愿赓甘棠篇。
叟谢止饮,和曲良难。
三农隐忧,孰与为欢。
冬鲜霰雪,恒晴而叹。
遗蝗伏垄,宿麦垂乾。
愿言洁酒供醴,纷拜龙祠云坛。
今此下民灾孽,风伯云师岂其俯顾豫安,余敢同无忧之华屋绮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饮酒的场景,但背后暗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我来用大白话解析:

开篇很温馨:诗人冬天在茅屋里喝酒想唱歌,觉得屋子不冷。这时听见外面有老农(击壤叟)在敲门,邀请他一起吃素菜。两人一起读描写秋竹的诗,诗人还想接着写赞美甘棠(象征仁政)的诗。

但气氛突然转折:老农谢绝继续喝酒,因为和诗太难了。原来他愁眉不展——农民们(三农)正面临三重隐忧:整个冬天没下雪(冬鲜霰雪),蝗虫卵藏在田里(遗蝗伏垄),过冬的麦苗都快干死了(宿麦垂乾)。

于是人们忙着求雨:又是准备祭品(洁酒供醴),又是跪拜龙王庙(纷拜龙祠)。诗人忍不住质问:老百姓遭这么大灾,管风雨的神仙(风伯云师)难道看不见吗?最后他羞愧地表示:自己哪能像那些住豪宅穿绸缎的人一样假装无忧无虑呢?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开头用"喝酒唱歌"的闲适反衬后面的沉重
2. 通过老农之口,用"没雪、蝗灾、干旱"具体描写农民困境
3. 结尾的愤怒质问和自责,凸显知识分子的良心不安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诗人看着求雨的百姓,突然意识到自己端着酒杯写诗的行为多么奢侈,这种自我反省特别真实动人。全诗就像用冬日小酒馆里的对话,拍了一部关于古代旱灾的纪录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