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山练师竹轩
子猷喜种竹,太白喜乘月。
俛仰云泥间,胜事俱清绝。
况乃吾庐幽,风烟浩一丘。
竹虚能受月华白,月白能牵竹翠浮。
不应玉垒李太白,长对山阴王子猷。
未携花下一壶酒,已登残夜水明楼。
人间好景四并难,无如月下春琅玕。
影摇金锁碎,光动剑芒寒。
魂醒耿不寐,哦诗坐长叹。
俛仰云泥间,胜事俱清绝。
况乃吾庐幽,风烟浩一丘。
竹虚能受月华白,月白能牵竹翠浮。
不应玉垒李太白,长对山阴王子猷。
未携花下一壶酒,已登残夜水明楼。
人间好景四并难,无如月下春琅玕。
影摇金锁碎,光动剑芒寒。
魂醒耿不寐,哦诗坐长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月夜竹林场景,通过历史名人的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篇用王羲之(子猷)爱竹和李白(太白)爱月的典故,说明这两种事物都是文人雅士喜爱的风雅之物。接着用"云泥间"的比喻,强调这两种事物虽然一在天一在地,但都清雅绝俗。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作者居所的环境:清幽的竹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竹子的空心能映照月光,洁白的月光又让翠竹更显青翠。这里用"竹虚受月"、"月白牵竹"的拟人手法,把竹月交辉的景象写得生动有趣。
后段继续深化这个意境:不需要像李白那样带着酒赏花,也不必像王羲之那样整日对竹,光是坐在月光竹林里就足够美好。作者认为人间少有比月下竹林更美的景致,用"影摇金锁碎"形容月光透过竹叶的斑驳,用"光动剑芒寒"描绘月光如剑的冷冽。
结尾写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入睡,只能写诗感叹。全诗通过对月光竹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