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宿西兴民家
挂帆无天风,到岸日已夕。
舍舟理轻装,欲问古镇驿。
沨沨滩声回,莽莽山气积。
仆夫夜畏虎,告我勿远适。
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敌石。
寒眠多虚警,我体若畏席。
谁云别家遥,数日已在客。
今宵始惊叹,东西大江隔。
舍舟理轻装,欲问古镇驿。
沨沨滩声回,莽莽山气积。
仆夫夜畏虎,告我勿远适。
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敌石。
寒眠多虚警,我体若畏席。
谁云别家遥,数日已在客。
今宵始惊叹,东西大江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乘船渡江后,傍晚在陌生村庄借宿的经历和感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次充满野趣又略带不安的旅途夜宿。
开头四句像记日记:诗人坐船没遇上顺风,靠岸时天已黑,匆匆收拾行李想找驿站投宿。这里"挂帆无天风"用船帆垂落的状态,生动表现了行程不顺。
中间六句是环境描写:滩头水声回荡,山间雾气弥漫,当地仆人提醒夜间有老虎出没。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荒野夜晚特有的神秘感和危机感,解释了为什么诗人不敢继续赶路。
接下来的"望林投人家"四句最有生活气息:诗人看见树林就跑去敲门借宿,主人家正用石臼捣米做饭。夜里睡不踏实,总觉得有动静,连草席都让人紧张。这里"炊黍旋敌石"的捣米场景,让现代读者也能想象当时农家夜炊的画面。
最后四句是心理描写:诗人突然意识到,才离家几天就成了异乡客,今夜望着隔断归路的大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漂泊在外的孤独。这种由地理距离引发的心理触动,很多离家的人都会有共鸣。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借宿经历写得如此真实可感,从行程受阻、荒野夜行、农家投宿到思乡情绪,层层递进如同短篇游记。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畏虎""虚警""惊叹"这些细微感受,自然流露出旅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以及面对自然时人的渺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