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舟抵惠州登合江楼拜坡仙像作
旧居合江楼,新居白鹤峰。
首尾势相顾,蜿延如翔龙。
双城断要脊,玉带桥联虹。
新居旧有亭,肃公坐其中。
乌云间红日,明月当清风。
旧居近新焕,江楼复祠公。
灵鳌夙奠极,磨蝎初移宫。
我来值中秋,天水摇清空。
公如照须眉,定为百坡翁。
渔火见深夜,三五明星红。
谯楼睡老卒,棋院醒青童。
神仙自多情,应在丰湖东。
首尾势相顾,蜿延如翔龙。
双城断要脊,玉带桥联虹。
新居旧有亭,肃公坐其中。
乌云间红日,明月当清风。
旧居近新焕,江楼复祠公。
灵鳌夙奠极,磨蝎初移宫。
我来值中秋,天水摇清空。
公如照须眉,定为百坡翁。
渔火见深夜,三五明星红。
谯楼睡老卒,棋院醒青童。
神仙自多情,应在丰湖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中秋夜乘船到惠州,登上合江楼祭拜苏轼(坡仙)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开篇用"旧居""新居"点出苏轼在惠州的两处住所,用"翔龙"比喻两处居所的地理位置,显得气势不凡。"玉带桥联虹"一句把桥比作彩虹,既形象又优美。
中间部分写景抒情:乌云间透出红日,明月伴着清风,这些自然景物都显得格外美好,暗示苏轼精神长存。作者在合江楼祭拜苏轼时,感觉天水相连,仿佛苏轼能看见自己。用"渔火""明星"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美好的夜晚氛围。
最后写谯楼的老卒已睡,棋院的童子还醒着,用对比手法表现夜的静谧。结尾说"神仙自多情",把苏轼比作多情的神仙,想象他应该在丰湖东边,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切怀念。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惠州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对苏轼的追思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读来亲切感人。诗中"乌云红日""明月清风"等意象的运用,既描绘了美景,又暗含对苏轼高尚品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