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集诗

黄宫应两月,官历馀一行。
尚书修故事,高会招王杨。
银筵蜡如纛,枥马争徬徨。
敕厨致珍馔,品数客未尝。
花瓷泻羔儿,入手破鼻香。
埁也来京辇,八年三径荒。
每因节物改,车轮转中肠。
不图齑梦中,如挹金梨浆。
既醉客愁醒,那复辨他乡。
矧公笑语温,几席生春光。
不待健步移,梅花吐座傍。
津津说当年,前辈风味长。
开樽同守岁,鹅鹳为之张。
迩来耆旧散,声利徒奔忙。
岂知东方星,太白独煌煌。
盛事有今夕,千载记斯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的宴会,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人情温暖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用"黄宫应两月"点明这是腊月年末的聚会。宴席上银烛高照、蜡油像旗帜般垂挂,马厩里的马儿都躁动不安,暗示宴会排场很大。厨房端出罕见的珍馐美味,连见多识广的客人都没尝过,其中"花瓷泻羔儿"(盛在花瓷碗里的羊肉羹)香气扑鼻,写得特别诱人。

诗人说自己阔别京城八年,每次季节变换都会触动乡愁。没想到在简陋的梦中,竟能尝到如此美酒佳肴。醉意消解了客居的愁绪,主人的热情款待更让人忘记身在异乡。席间欢声笑语,连座位旁的梅花都仿佛提前绽放。

大家把酒守岁时,聊起往昔岁月,那些前辈的风采令人怀念。诗人感慨如今老友四散,人们都在为名利奔波,却不知天上太白星依旧明亮。最后点明这场难得的欢聚值得载入史册,暗示在浮躁世事中,真挚的情谊最为珍贵。

全诗用宴会细节串联起三个层次:眼前的热闹→对往昔的追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最打动人的是"几席生春光"这样的小细节,把人情温暖写得具体可感。结尾的太白星意象,既点明宴饮到深夜,又暗喻在浮躁世风中坚守本真的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