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丁亥夏至侍绿痕师登鼓浪屿,值延平郡王薨三百四十五年忌日
向青溟、万有赴销沈,腥风送龙吟。
尽波连闽峤,光摇蜃薮,吞吐晴阴。
旦暮鲸漦鼓岸,犹作不平音。
草木荒凉处,故垒萧森。
谩忆中流击楫,指家山一发,洒泪盈襟。
又南风如诉,何事此登临。
挽孤戈、斜晖恋岫,若斯人、终古俟精禽。
遗容在,问公无语,天海愔愔。
尽波连闽峤,光摇蜃薮,吞吐晴阴。
旦暮鲸漦鼓岸,犹作不平音。
草木荒凉处,故垒萧森。
谩忆中流击楫,指家山一发,洒泪盈襟。
又南风如诉,何事此登临。
挽孤戈、斜晖恋岫,若斯人、终古俟精禽。
遗容在,问公无语,天海愔愔。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夏天跟随老师登上鼓浪屿时,恰逢郑成功(延平郡王)去世345周年纪念日的所见所感。
上阕(前半部分)描绘了鼓浪屿的海景:
- 开篇用"青溟"(深蓝色大海)和"龙吟"(海浪声)营造出壮阔又带着悲凉的气氛
- 描写海浪拍打岸边礁石的景象,说这声音像是大自然在表达"不平"(不甘心)
- 提到岛上荒凉的草木和废弃的军事堡垒,暗示这里曾是战场
下阕(后半部分)转入对郑成功的追思:
- 回忆郑成功当年率领水军("中流击楫")收复台湾的壮举
- 用"洒泪盈襟"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感伤
- 把夕阳比作郑成功留下的"孤戈",说他就像精卫鸟一样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 最后写面对郑成功雕像时的沉默,连大海和天空都显得格外安静
全词特色:
1. 把自然景观和历史情怀完美融合,海浪声、荒草、夕阳都成为情感的载体
2. 善用比喻:把海浪比作龙吟,把郑成功比作精卫鸟
3. 情感层层递进,从写景到怀古,最后落到无声的沉思
4. 通过"不平音""孤戈"等意象,既赞美英雄气概,又暗含对历史遗憾的叹息
这首词让我们看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背后,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者站在鼓浪屿,听着海浪,看着荒废的堡垒,思绪穿越到三百多年前,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