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自古以来,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命运多舛。这里用"薄命人"来形容他们,说明他们的人生并不顺遂。
中间四句举了两个具体例子:诸葛亮四十多岁才被重用,韩信三十多岁就遭遇不测。他们都有惊天动地的才能("壮志摧龙虎"形容他们的抱负和力量足以撼动强权),他们的言论和文章也足以感动鬼神("高词泣鬼神")。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们的非凡才能。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悟:虽然这些英雄的生命短暂,但他们的功业和精神却能流传千古。既然能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声名,又何必抱怨自己没能长寿呢?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成就和影响。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英雄多磨难,但精神永存"的主题,鼓励人们不要过分在意生命的长短,而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语言简洁有力,用典自然,既有对英雄的同情,也有对他们的敬仰,最后升华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