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吟
三径蕤碧草,一畦复两丘。
宛香穿阁户,淡味也薰楼。
但逊芙蓉色,焉输静水柔。
凝珠成串泪,鬈叶现娇羞。
滋露扬瘦玉,剪风散积愁。
懒同宫花萎,伤悼满庭秋。
纵折纤腰断,坚根死未休。
逢春萌点点,忽日盖汀州。
远岸当先绿,氤氲浅翠浮。
我吟芳草句,意趣字中求。
偶觉新词拙,弗达本意讴。
遂推春阁牖,野碧澄一眸。
隐约嘻鸥鹭,悠闲泊小舟。
草茵见春客,原阔走耕牛。
十里无喧肆,田园有静幽。
顿开人七窍,文采涌泉流。
不吝穷烟墨,凭笺险韵搜。
文成何澹澹,独赏亦悠悠。
更换寻春履,逶迤作野游。
恋青忘日晚,河汉挑新钩。
草密藏蛩唱,谁家若此喉?
莫非叶底事,商与夜郎谋。
客解殷殷意,归来剪烛头,相思何乱乱,散漫竟无由。
笔下千千字,心中点点愁。
剪愁浑不减,漂突若蜉蝣。
还念青青草,葳蕤漫渚洲。
踏青人欲至,脉脉让知不?
宛香穿阁户,淡味也薰楼。
但逊芙蓉色,焉输静水柔。
凝珠成串泪,鬈叶现娇羞。
滋露扬瘦玉,剪风散积愁。
懒同宫花萎,伤悼满庭秋。
纵折纤腰断,坚根死未休。
逢春萌点点,忽日盖汀州。
远岸当先绿,氤氲浅翠浮。
我吟芳草句,意趣字中求。
偶觉新词拙,弗达本意讴。
遂推春阁牖,野碧澄一眸。
隐约嘻鸥鹭,悠闲泊小舟。
草茵见春客,原阔走耕牛。
十里无喧肆,田园有静幽。
顿开人七窍,文采涌泉流。
不吝穷烟墨,凭笺险韵搜。
文成何澹澹,独赏亦悠悠。
更换寻春履,逶迤作野游。
恋青忘日晚,河汉挑新钩。
草密藏蛩唱,谁家若此喉?
莫非叶底事,商与夜郎谋。
客解殷殷意,归来剪烛头,相思何乱乱,散漫竟无由。
笔下千千字,心中点点愁。
剪愁浑不减,漂突若蜉蝣。
还念青青草,葳蕤漫渚洲。
踏青人欲至,脉脉让知不?
现代解析
这首《芳草吟》以野草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春天草地的生命力与诗人的情感起伏。全诗可分四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草的形象美)
开篇用"三径""一畦"等具体场景,描绘出野草蓬勃生长的画面。草香虽淡却能飘进楼阁,虽然没有荷花艳丽,却有水波般的柔美。露珠像眼泪挂在草叶上,卷曲的叶子像害羞的少女,这些拟人化描写让野草充满灵性。诗人特别强调:野草即使被折断,根系也顽强存活,来年春天又能覆盖河岸,凸显其坚韧品格。
第二层(创作灵感迸发)
当诗人苦于词句无法达意时,推开窗户看到碧绿的草地:白鹭嬉戏、耕牛漫步、宁静的田园风光瞬间激发文思。这里揭示了一个创作规律——自然美景能唤醒艺术灵感,就像泉水自然涌出般顺畅。
第三层(野外漫游的乐趣)
诗人换上春鞋去踏青,沉迷草地直到夜晚。草丛里的虫鸣被他想象成神秘对话,这种充满童趣的联想,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归家后挑灯夜思,说明自然景物已深深印入心里。
第四层(情感升华)
最后将"千千字"与"点点愁"对应,揭示创作的本质:文字是情感的出口。愁绪像蜉蝣般飘忽,但对青草的思念却始终清晰。结尾用拟人手法,仿佛在问草地是否懂得踏青人的心意,留下温柔余韵。
全诗妙在三点:
1. 将平凡野草写出层次感——从形态美到精神美;
2. 记录完整的创作心路:观察→困惑→顿悟→表达;
3. 情感与景物自然交融,愁绪不显沉重,反而透着对生命的珍视。
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部"草地纪录片",既有特写镜头,又有哲理旁白,最后留给观众温暖的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