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上

两江流出万山溪,云雾蒸蒸动鼓鼙。
沙暖迥回鸿雁到,草青偏有鹧鸪啼。
霜馀榕叶凋何晚,雪里梅花绽已齐。
物候固殊声教远,会询蛮獠及雕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西赣州一带的山水风光和独特风土人情,用自然景物变化展现南北气候差异,同时暗含对边疆文化的观察思考。

前四句写赣江流域的山水奇观:两条大江从群山中奔流而出,水汽蒸腾如战鼓擂动。这里用"鼓鼙"比喻水雾翻涌的壮观,赋予自然景观动态美。后两句通过沙洲回暖、鸿雁归来,草地返青、鹧鸪啼鸣的细节,生动呈现了南方早春的生机。

五六句巧妙对比南北物候差异:北方已是霜打榕叶的深秋,南方却迎来雪中梅开的早春。一"凋"一"绽"之间,既展现时空跨度,又暗含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结尾两句点明主旨:虽然各地气候物候不同,但诗人愿深入民间,了解当地少数民族("蛮獠""雕题"指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以及实地考察的求真精神。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山水画卷:既有大江奔流的壮阔,又有鸿雁鹧鸪的灵动;既对比南北风物,又关注人文风情。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地理特征、季节变化和人文思考完美融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开阔的胸襟和求实的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