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月诸罗斗六地方山崩川走,沿及全台,地震连月不止,再为悼赋七律
眼里山川渺一毫,飘摇大块失周遭。
惊闻五竺飞孤鹫(去年印度地亦大震),惨见三蹻断六鳌!
尘劫重重添黑界,陆沈日日撼神皋。
无量河畔洹沙数,人物于今有浪淘。
惊闻五竺飞孤鹫(去年印度地亦大震),惨见三蹻断六鳌!
尘劫重重添黑界,陆沈日日撼神皋。
无量河畔洹沙数,人物于今有浪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传递出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渺小与无力。
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灾难场面:山崩地裂让原本熟悉的地貌完全变了样,就像画家笔下的山川突然模糊不清,整个世界都在摇晃颤抖。这里"大块"指大地,"周遭"指周围环境,用"飘摇"形容地面晃动很形象。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灾难:先提到印度去年也发生过大地震("五竺"指印度,"孤鹫"比喻地震),接着写台湾当地山崩地裂的惨状("三蹻""六鳌"都是神话中托起大地的神物,说它们都断了,暗指地壳崩塌)。然后用"尘劫"(佛教用语,指灾难)和"黑界"(黑暗世界)形容灾难带来的破坏,说大地每天都在震动下沉("陆沈"即陆地沉没,"神皋"指大地)。
最后两句发出感慨:在无边的灾难面前,人类就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渺小("洹沙"指恒河沙),随时可能被灾难吞噬。这里用佛教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
全诗用神话意象和佛教典故,把地震的破坏力写得既宏大又具体,既有对灾难的客观描述,又饱含对受灾者的同情。诗人通过天地巨变的画面,最终落脚到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让读者在震撼之余产生深刻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