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欧阳修在滁州当官时写的《醉翁亭记》被刻成篆书石碑的故事。
前两句说欧阳修当年在滁州做官,写下这篇带着醉意的文章。用"苍颜"(老脸)和"醉乡"形容文章随性自在的风格。
中间四句讲后人把文章刻成篆书碑的过程:当地官员特意用古老篆体刻碑,结果旧碑就被丢弃在山里。新建的碑亭像屏风一样立着,但篆书太难懂,就像面对一堵墙(看不懂)。
最后两句突然转得很有意思:传说有个叫智仙的和尚坐车来看碑,看完后却从此隐居不再露面。这可能是暗指篆书碑虽然气派,但反而让原作的自然韵味消失了。
全诗通过对比原作和篆刻碑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讽刺。欧阳修随性而作的散文,被隆重刻成难懂的篆书,反而失去了原本的光彩。就像现在有些东西包装华丽,却丢了最初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