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离

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

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

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

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

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

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

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

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现代解析

这首《久别离》用直白动人的语言,道尽了思念的煎熬与时间的残酷。全诗像一封穿越时空的情书,每一句都在叩击人心。

开篇就点明主题:长久分离却不得相见,这种痛苦会把人压垮。诗人用"采葛女寄絺"的典故(古代女子采葛织布寄给远方爱人),把思念比作缠绕千尺的葛布——每一寸布料都织进了相思。最妙的是"精诚感天"这段:连韩凭夫妇死后化连理枝、树上鸟儿成双的传说,都在衬托现实中分离的残酷。

接着用"山高水深"作对比:真正的阻碍从来不是地理距离,而是人心隔阂。"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堪称全诗警句——宇宙尚有尽头,思念却永无止境。

后半段用自然现象强化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花谢了会再开,河水去了能回流,但人离开了可能永不归来。连狐狸死时都要头朝故丘,龙都会报仇,可人类却连重逢都难以实现。最后借舜帝死在苍梧、妃子泪化湘江的典故,把思念升华到神话高度——最痛的从来不是流泪,而是流干了泪依然等不到那个人。

结尾"中心之灰谁知之"像一声叹息:外表从青丝变白发容易看见,内心烧成灰烬的痛苦却无人知晓。全诗就像用思念的丝线编织成的网,越挣扎缠得越紧,最终把读者也拖进那种刻骨铭心的等待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