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傍晚的宁静画面,充满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用金色和玉色形容山中的建筑和洞穴,暗示这里远离尘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用"疏俗宇"表示远离世俗,"侣仙群"则想象与仙人为伴,展现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花枝栖晚露"写傍晚时分露珠挂在花枝上;"峰叶度晴云"描绘山顶的树叶仿佛在晴空云彩间穿行;"斜照移山影"说夕阳移动着山影;"回沙拥籀文"写风吹沙地形成像古老文字一样的纹路。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露珠的静谧,又有云影的流动,充满诗意。
最后两句"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说正准备弹琴饮酒时,竹林树木已经沐浴在夕阳余晖中。这里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准备享受夜晚的雅致生活,但自然景色已经先一步展现出黄昏的美。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恬淡美好。诗人用露珠、云彩、山影等意象,将傍晚时分的微妙变化写得生动传神,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诗中没有任何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自然流露出闲适自得的心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